增进民生福祉 托起“朝夕美好”!梅州全面做好“一老一小”和妇幼健康服务,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回首2023年,朝夕美好我市卫健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增进做好发展思想,强基层、民生梅州AG超玩会入口建高地,福祉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托起题教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和妇我市紧密联系实际,幼健育走聚焦“一老一小”,康服加大医养结合工作力度,动主拓宽妇幼健康服务广度,深走实AG超玩会入口并进一步强化普惠托位投放,朝夕美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增进做好
深化医养结合
守护老人晚年幸福
2023年12月末,兴宁市径南镇卫生院径心康养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福祉这是我市第一家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医养结合项目、第一家增设于乡镇卫生院的养老机构,总投资280万元,配置25张养老护理型床位,为辖区内及周边乡镇的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化、失智化、空巢化和失伴化老年人提供健康照护及医疗护理服务。
着力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病患满意度,我市首家医养结合医院——梅州颐诚医养结合医院也有了新的提升。2023年医院本部收住病人296人次,养老长者32人次,门诊接待1100余人次;福利院院区服务人数从80多人增至113人。
“我们努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体系,康养中心、康复医学中心、中医科等多个特色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在院长者‘小病不出门、中病可诊疗、大病有通道、无病可安养’的医养结合模式。”梅州颐诚医养结合医院院长钟俊杰说,该医院与市第二中医医院构建医共体,让在院长者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疗服务;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让医养结合服务直达“最后一公里”。
2023年,我市还印发了《梅州市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医养结合向纵深发展。目前,全市已登记备案12家医养结合机构,同时积极申报5个2024年医养结合项目和2个示范性医养结合中心项目,积极推进10个中央专项福彩公益金医养结合项目建设。我市84%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老有所养提供坚实“医靠”。
拓宽服务广度
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当前,在我市的广东省户籍孕妇(含配偶为广东省户籍)或持有效《广东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孕妇可享受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性结构畸形免费筛查,符合条件的孕妇有16个检查项目可获得补助。
“从怀孕到孩子出生,需要检查的项目很多,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刘秀梅告诉记者,符合条件的孕妇在该院就诊时都能享受到这些补助,可以大大减轻经济负担。
2023年我市免费为2万名孕妇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严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市妇幼保健院及梅县区、兴宁市、丰顺县妇幼保健院还先后建立了具有示范效应的“母婴健康E门诊”,有效规范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管理。
乳腺癌和宫颈癌是威胁广大妇女健康的两大“杀手”。去年我市继续开展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在当年11月提前超额完成筛查计划。“市妇幼保健院承担了全市‘两癌’筛查的技术帮扶督导工作,我们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厂,让疾病早诊早治,控制疾病向前发展,为妇女朋友减轻不必要的治疗费用和身体痛苦。”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主任肖宝玲说。
托育服务一头连着“家庭幸福”,一头连着“民族未来”。2023年,我市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20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建设了1个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带动镇域内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规范园所管理,不断提高办园质量。
梅州日报记者:刘巧
编辑:张晓珊
审核:张英昊
- ·清新区山塘镇1900亩冬种马铃薯绽开歉收“薯”光
- ·水利部宣布我国入汛 珠江流域强降雨防御工作启动
- ·梨形?苹果形?沙漏形?你的体形反映健康状况
- ·第137届广交会首批境外展品抵穗 全球客商蓄势赴会
- ·涡虫“上天”!中国空间站再迎新生命体
- ·五连冠!白云机场再获ACI全球机场服务质量满意度第一
- ·滞留太空超9个月 美国“龙”飞船载宇航员启程返航
- ·周末起广东气温将触底反弹!但本月还有3轮暴雨和冷空气→
- ·全国首个,徐闻启用!琼州海峡船只实现“家门口就医”
- ·以旧换新最新成绩单!今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超132万份
- ·被迫高喊反动口号,价值榨尽流落街头,起底移民黑色产业链
- ·书画大师何作霖与雅安的不解之缘
- ·3月2日将上演金星伴月 这幕高颜值“星月童话”别错过
- ·定了!深圳与中山实现公积金互认互贷
-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制售伪劣商品犯罪21404人
- ·微信发布公告,这类账号将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