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新华社“深海一号”8月19日电(记者王聿昊)19日,蛟龙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首次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搭载j9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外国第2潜次作业,这是科学“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8月19日,蛟龙号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与“蛟龙号”合影。首次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据傅文韬介绍,搭载当天的外国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山坡进行,重点对底栖生物和水体环境进行调查,科学观察拍摄了海底生物分布情况,家下采集到多个品种的潜作海参、海绵、蛟龙号j9冷水珊瑚以及底层海水、沉积物等样品。当日最大下潜深度为3333米,水下作业约6个小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完成下潜后,接受潜航员赵晟娅的泼水庆祝。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右)完成下潜后,与孟加拉国科学家阿卜杜勒·卡里姆在船上实验室交流深海生物样品采集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从事海洋生态保护研究的安德烈斯说,此次下潜是他最宝贵的人生经历,船上各个团队的成员都给予他大力支持。“中国的潜航员不仅精通潜水器驾驶,还是海洋生物专家,他们带领我辨认了很多海底生物,采集到长度近半米的海参等代表性样品,我们高效完成了科学目标。”
本航次境外首席科学家、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邱建文表示,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是中外科学家携手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宝贵机会。大家来自不同国家,擅长海洋生物、地质、生态等不同领域,但都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了彼此的研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准备进舱,参与“蛟龙号”下潜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左)完成下潜后,与中国科学家在船上实验室处理下潜采集到的深海生物样品。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事务局组织,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实施。中外科学家计划在西太平洋海域借助“蛟龙号”进行18次下潜作业,围绕海山这一深海典型生态系统和环境开展调查。
- ·投资有风险 合伙需谨慎
- ·丘成桐院士获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 ·亲子互动共倡环保理念!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
- ·梅州10家单位入选!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工作站建设主体遴选结果公布
- ·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进药品追溯码严监管
- ·五一假期梅州西站加开临客列车
- ·排名靠前学校分享测评满分经验,听听他们怎么说...
- ·今天,你读书了吗?梅州市全民阅读活动、“绿书签行动”、版权宣传周启动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第五批)
- ·2023年政佳杯梅州市业余斯诺克公开赛结束,温宝击败吴晓云夺冠
- ·我市交警严查驾驶报废机动车上路行驶,1至3月共查处651宗交通违法行为
- ·锦鲤本鲤!梅州彩民中得双色球二等奖300多万元
- ·中国贸促会:中国工商界坚决反对美方所谓“对等关税”
- ·梅州市医学科学院大楼建设工程项目部召开2023年廉洁文化建设启动会
- ·政务服务,“极简办”!梅州推行“极简审批”改革!
- ·“我的时代·我的民谣”全国征文比赛评选揭晓!快看看有没有你→